第105章 越来越好_长公主不想死
新笔趣阁 > 长公主不想死 > 第105章 越来越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105章 越来越好

  首字母+org点com,

  在今日之前,小皇帝只在早朝上远远看过几次顾铮,但却连他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记住。

  头一回近距离见面就是这样的亲密接触,除了张太后和贺卿之外没有与旁人如此亲近过的小皇帝分外不适。顾铮的怀抱并不像他日常接触到的女子那样香香软软,而是挺拔笔直,透着一股淡淡的松香,让他不敢放松地靠上去,只能僵硬地跟着挺直了脊背。

  “陛下坐好了。”低沉醇厚的声音在耳畔响起,而后一只手固定住了他的腰,缰绳一动,马儿便开始向前疾驰。

  小皇帝一开始有些惊慌,但很快就发现自己很安全,无论怎么颠簸都不会掉下去,便渐渐体会到纵马疾驰的快乐了。他睁大眼睛看着两旁飞速掠过的景色,感受着吹拂在脸上的风,很快就兴奋起来,身体也慢慢放松,不知不觉就靠在了顾铮身上。

  察觉到这一点,顾铮便开始指点他,怕身体稳不住可以抓着马颈上的鬃毛,脚要踩在马镫上,怎么指挥马儿前进甚至奔驰,又怎么让它停下来……最后,他笑着道,“等陛下年纪再大些,自然有师傅教你。如今就暂且体验一下吧。”

  说着还将缰绳交给小皇帝掌握,喜得他满面绯红之色,激动得话都说不出来了。

  直到到了目的地,从马上下来很久之后,小皇帝脸上的兴奋都没有消退。

  马车停在距离村口还有一段距离的路上,怕过去惊扰了村民。小皇帝牵着贺卿的手,却时不时转头去看顾铮。谨守君臣之礼,并不敢逾越,只能落后两人一步的顾铮见状,上前一步,低声问,“陛下可有吩咐?”

  小皇帝红着脸伸出手,握住了他的手,轻轻晃了晃,又高兴起来。

  于是现在就变成了两个大人一左一右牵着孩子往前走,看起来倒像是一家三口。

  很显然,村子里的百姓们也是这么觉得的。

  三人往前走了一会儿,就看到了在地里忙碌的村民。见有陌生人前来,他们面露警惕,搁下手里的活儿,迎了上来。

  顾铮当即表明身份,自称是偶然来此出游,结果马车坏了,无法回程,仆人已经徒步回京通知家人再派车前来,但家眷不好留在路上,所以想借他们的村庄暂歇一时。

  村民们看看他,又看看贺卿和小皇帝,三人虽然换了便服,但相较于村民们身上葛布麻布裁制,还有破烂和补丁的衣裳不知好了多少,因此他们很快相信了这个说法,在顾铮表明会给予报酬之后,更是热情道,“那就请夫人和小公子到村里坐吧。”

  明明贺卿穿的是道袍,但村民们虽未明说,却显然是将他们看作了一家三口。

  顾铮下意识回头看了贺卿一眼,见她面色平静,并没有反驳的意思,便笑着道了谢。

  村子里最好的屋子是村长家的,因此他们就被请到了这里。黄土舂捣成墙壁建成的屋子,周围围着一圈木头的篱笆。到处都是灰扑扑的样子,院子里堆放着木柴,还有几只鸡肆无忌惮地奔跑着,一地鸡屎无人收拾,与光鲜亮丽的三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。只有角落里一丛开得正好的紫茉莉,鲜艳怒放,为这普通的小院提供了一分妆点。

  小皇帝因为异味而微微蹙眉,但眼前未曾见过的景象显然十分新鲜,又让他忍不住睁大眼睛。

  村长显然也意识到这环境并不适合贵人们,急忙叫人进来收拾。跟过来看热闹的村民们也热情地上前帮忙,一边做事一边悄悄打量三人。

  有人从屋里拿了条凳,顾铮接过来,取了帕子铺在上面,才请贺卿过去坐下,在她耳边低声道,“村中便是如此,殿下千万担待。”

  然后自己在他旁边坐了。条凳不长,两人坐下后就没了小皇帝的位置,贺卿正要抱他,已经被顾铮先一步伸手拉了过去,抱着人坐到了自己膝上。

  小皇帝轻轻挣扎了一下,很快安静下来,靠在顾铮身上不动了。

  其实他对院子里的那几只鸡非常好奇,很想凑过去看看,但又不太舍得离开这个怀抱。

  不一时村长就端了两碗水出来。村里自家烧的土陶碗不但又灰又土,还坑坑洼洼并不规整,村长端着水站在顾铮和贺卿面前,又觉得不妥当,手抖了抖,就要收回去。

  顾铮见状,含笑说了一句,“多谢。”就伸手将碗接了过来,又递了一碗给贺卿。

  贺卿虽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,但其实这里的穷困还是给她带来了极大的震撼。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贺卿心里都相信,曾经的自己是世上最惨的人。后来虽然振奋起来,要为开创更好的时代而奋进,但也更多是从大势上来考虑。具体到每一位百姓如今过的是什么日子,她心里有个大概的印象,却并不十分了然。

  直到此时亲眼看见,她才发现,自己的想象实在是将实情美化了太多。

  她拿到的剧本已经算是好的了,至少一生衣食无忧,痛苦也多是来源于精神上的苦闷。更多的人却只能在病痛与饥饿之中挣扎着死去,也许一生都没有尝试过吃饱穿暖是什么滋味。

  她端着陶碗,虽然并不渴,虽然心理上其实还有些障碍,但还是低下头,慢慢抿了一口。

  抬起头来,便见村长舒了一口气的样子,黑瘦的脸上露出笑意,抬手摸了一把已经花白的头发,在另一边的条凳上坐了下来。

  小皇帝没有她这么复杂的心情,他没见过陶碗,颇有兴趣地盯着看,顾铮将碗凑到他嘴边,他就乖乖喝了一口。贺卿动了动唇,本来要劝阻,这里的卫生条件有限,又是生水,小孩子肠胃弱受不住,只怕会生病,但最后还是忍住了没说。

  她想让小皇帝看到的并不是新鲜和有趣,更不希望陌生的阻隔替他美化这一趟所见到的一切。

  也许,让他受一点苦没有坏处。

  好在顾铮只让他抿了这一口,就将碗搁在了一边,抬头问道,“老丈,我这一路走来,见地里的麦子都长得很好,今年应该能有个好收成?”

  村长笑了起来,“可不是?总算有点盼头。”又皱起眉,抬头看了看天色,“不过庄稼长在地里,一天没收回来,也不好说。”

  梅雨有时候说来就来,明明是好年景,结果来不及收,庄稼都被雨水泡烂在地里的事,也不是没有过。

  “衙门难道不曾组织抢收?”顾铮惊讶地问。

  “怎么没有?自从麦子黄了,官府日日都来人督促收麦,只是家家处处都要收,哪里来这许多人手?总有抢不过来的。”村长道。家里壮劳力多的,几天就抢收完毕,人口少的,就只能等别人都弄完了,组织起抢收队一家家收过去。

  贺卿虽然从记忆中获得了不少知识,但这种底层百姓的生活,还真没有概念,因此只在一旁认真听着,闻言不由微微蹙眉。这是京郊,天子脚下,教化之地,尚且如此,其他离得更远的地方,情况只会更坏。

  村长却没有她这种忧虑,很快又高兴起来,“不过年成好总是好事。这一两年来,官府不加杂税,咱们的日子已是好过许多了。”

  这个贺卿知道,因为国库空虚,所以过去十几年里,但凡皇帝或者朝中有什么必须要用钱的地方,就只能强行往百姓身上摊派。严格来说,大楚的国税并不重,十税一,朝中遇到大事,也有免税、减税数年的时候。但加上了这些苛捐杂税,再有当地官府摊派的徭役,日子就过得紧巴巴了。

  小皇帝登基之后,别的不说,那些奢侈靡费的事倒都停了,用度俭省许多。后来陆续查抄了不少富商官员,资产俱充入国库,就更宽裕了。就是西北打了小半年的仗,也没往百姓身上摊派一文钱,日子自然好过许多。

  村民们已经收拾好了院子,站得远远地听他们说话,此时便有人附和道,“可不是,听说如今朝中是护国公主管事,都说她老人家是观音娘娘下凡呢!”

  已经出家当了道姑的贺卿:“……”

  村长瞪眼道,“噤声!这也是你能浑说的?”

  “这怕什么?”说话的是个年轻人,不服气道,“朝廷又不禁民间议论朝事。京城那些茶楼酒楼里,谁不是天天议论国事,也不见有什么事。何况我们这荒山野岭,谁会来管?”

  贺卿见村长不着痕迹地观察自己的脸色,便含笑道,“这位小哥说得不错,朝廷并不禁民间言论。”

  “可不是?”那年轻人立刻高兴起来,“那边不远处,就是皇庄的地。听说今年用了什么新的肥,那麦子长得可比我们地里的好得多。我找人打听过,说是做什么试验,要是那肥料果真好,就要给咱们的地里也用上。那明年就更有盼头咯!听说这都是护国公主的吩咐,她不是观音谁是观音?”

  “……”贺卿忍不住转头看了顾铮一眼,事情明明都是户部做的,怎么都成了她的功劳?

  “话也不能这么说,”村长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,“皇家一向体恤咱们。二十几年前京中大旱,咱们还从皇庄领过救济粮呢!”

  那都是惠帝时的事了,贺卿心下一动,开口问道,“后来不是也遭过灾,都有救济粮吗?”

  “唉,也不能指望人家这么多。”村长脸上有些讪讪的,“领了一回,咱们就记情了!”

  贺卿以前单是知道自己的兄长和侄儿在其位不谋其政,弄得朝堂乌烟瘴气,百姓的日子也不好过,具体如何却根本没有细想过。

  民不聊生,轻飘飘的四个字,只有身处其中的人才知道有多艰难。但即使如此,他们也还是这样热情乐观地活着,只记恩,不记仇。

  这一瞬间,贺卿陡然生出了十分强烈的使命感。

  如果说她过去一切的努力,都只是为了不让自己白活一回,因为触不到实在的东西而飘在空中,那么这一刻,她终于落了地,开始真切地明白自己是在为了什么人而努力,想要创造的,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。

  小皇帝一开始安安静静靠着顾铮,但他们说的话他都听不懂,没一会儿注意力就转到了那几只在墙角觅食的大公鸡身上,脸上都是跃跃欲试。贺卿见状,想起最初的目的,便主动开口道,“我等来得匆忙,腹中饥饿,不知能否在老丈家中叨扰一顿?请放心,我们会付饭资的。”

  “这……”村长为难道,“饭资就不必了,只是怕我们山野粗茶淡饭,贵人们吃不惯。”

  “老丈不必顾虑,但请安排就是。”贺卿道,“家里的孩子从小娇养得很,叫他吃点苦,也晓得民生不易。”

  村长闻言,便不再劝说了。这富贵人家的想法,他们可看不透。他转身去了厨房,贺卿见状,伸手抱过小皇帝,跟了过去。见村长面露疑惑,她便道,“我也未曾见过这些,有些好奇,想看看,不知是否合适?”

  “合适,没什么不合适的。”村长站在厨房门口吩咐道,“阿花,拾掇点好东西出来待客。手脚麻利些,客人们都饿了。”

  等村长走了,贺卿才抱着小皇帝走了进去。厨房里堆积的杂物太多,光线又昏暗,适应了片刻,贺卿才见到蹲坐在灶门前的人,那是个相当年轻的女子,做妇人打扮,浑身上下素净得看不到一点首饰,似乎是察觉到了贺卿的视线,又惊慌地缩了缩身子。

  贺卿之前就听宫娥们说,民间有些地方,女性是不能随意出来见客的,有些甚至不能上桌吃饭。但直到现在,她才有了真实感。

  “别慌,我只是在这里看看,你若不习惯,我就先出去。”她安抚了一句,退到了门口。

  叫阿花的小媳妇这才慢吞吞地起身,忙碌起来。她做起活儿来倒是十分麻利,可是贺卿注意到,因为灶台太高,她炒菜的时候,不得不在自己脚底下垫一张小板凳。

  她又忍不住去看阿花。之前因为对方面黄肌瘦,难以判断年龄,她只是觉得年轻。现在站起来看到了身量,她才意识到,这孩子恐怕比自己想的还要小,也许才十一二岁。

  阿花沉默地往锅里浇了一瓢水,大火烧开,再用筷子从陶罐里挑了一点动物油放进锅里,然后就直接将切好的腊肉片和蔬菜一股脑儿地丢进去,煮成一锅,又放了一个竹编的蒸网进去,在上面摆上五个灰面馒头,然后盖上了大锅的盖子。

  等了一会儿,馒头蒸透了,她揭开盖子,用木盘将馒头捡出来,又用大碗盛了锅里的菜。

  旁观的贺卿受到了极大的震撼,直到坐到饭桌上,都还有些回不过神来,木然地拿了一个馒头,咬了一口,然后在刮嗓子的刺痛中慢慢清醒。

  所谓灰面馒头,就是麦子不去麸,直接磨粉,毕竟麸皮也是可以果腹的好东西。但村长家的灰面馒头应该还掺了其他的杂粮,即使刚刚蒸透也还是很干,咬一口都掉渣。

  再看看飘着肉片和菜叶,但因为汤放多了,看起来还是清汤寡水的菜,贺卿实在没什么胃口。

  但她没有表现出来,沉默地夹了一筷子菜塞进嘴里,艰难地咽下去。她想起之前顾铮说,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,在粮食增产之后再推行其他的政策,百姓么吃饱了,才能腾出精力来支持其他,果然是老成谋国之论。

  两个大人尚且可以凭借意志力吃下去,但小皇帝咬了一口馒头,就皱着眉放下了。

  贺卿见状,低声敲了敲桌面,“吃光。”

  小皇帝凑到她耳边,轻声道,“真师,这个我不喜欢,吃不下。”

  他小小年纪,说话已经很有样子,也很少撒娇,但此时看着贺卿,眼中露出一点祈求。他是真的咽不下去,刚刚咬的那一小口,如果不是记得不能吐,他已经吐出来了。

  “不行。你记得来的时候怎么说的吗?是你自己说要来看看,我才带你来的。”贺卿道,“不吃也可以,但以后我不会带你出来了。”

  小皇帝低下头,心里委屈极了,眼圈儿慢慢泛起红色。

  一只手忽然伸过来,拿走了他面前的馒头,小皇帝抬头看去,便见顾铮将半个馒头放回他的碗里,“我替你吃一半,剩下的自己吃完。”

  贺卿见状,只好拿过去也分了一半,只给小皇帝留下四分之一。馒头本就不大,只是很实,分完之后就不剩多少了。小皇帝知道不能幸免,只好委委屈屈地拿了起来,一小口一小口地慢慢抿着。

  贺卿替他倒了一碗汤,“就着汤更容易咽下去。”

  其实把馒头泡在汤里,泡软了会更好。但那样就成了一碗糊糊,是容易吞咽,但味道也更一言难尽。

  好在这一顿饭对两个大人也是煎熬,很久之后才勉强吃完,小皇帝手里也只剩下了一丁点。贺卿见他快吐出来的样子,便道,“吃不下就放着吧。但你记着,一开始是你要吃的,再有下次,我们都不会帮你了,必须吃完。”

  小皇帝乖乖点头,立刻将手里的馒头放下,露出松了一口气的样子。

  顾铮从口袋里掏出了一把铜子,压在了还剩下两个馒头的木盘下,然后他们便起身告辞,说要去车里了等家里来人接。

  站在门口说话时,小皇帝站在贺卿身后,从他这个角度,一眼就能够看到屋里的情形。三个不知道哪里来的小孩子摸进了屋里,看到桌上剩下的馒头和菜都双眼放光,扑上去抓着就往嘴里塞。就连小皇帝留在盘子里的那一点都没有放过。

  小皇帝呆呆地看着这一幕,被一种从未有过的强烈情绪包裹着。他不知道这是什么,也无法形容它,但是这一幕一直深深印在他的脑海里,直到许多年之后。

  热情的村民们把他们一路送到了村口。这时候的人们安土重迁,当然也是官府管理严格,基本上一辈子都不会离开自己生活的土地,所以村子里也少有外人来,对于他们的离开,村民们暗暗遗憾。

  贺卿走了几步,回头看了一眼村子,又看了看面前这些人。

  “日子不会一直这样的,”她忽然开口说道,不知道是说给这些村民们听,还是说给自己听,“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。”

  喜欢长公主不想死请大家收藏:长公主不想死更新速度最快。(记住本站网址:)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99.cc。新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99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